VoyForums
[ Show ]
Support VoyForums
[ Shrink ]
VoyForums Announcement: Programming and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is service has been a labor of love since 1997. We are one of the few services online who values our users' privacy, and have never sold your information. We have even fought hard to defend your privacy in legal cases; however, we've done it with almost no financial support -- paying out of pocket to continue providing the service. Due to the issues imposed on us by advertisers, we also stopped hosting most ads on the forums many years ago. We hope you appreciate our efforts.

Show your support by donating any amount. (Note: We are still technically a for-profit company, so your contribution is not tax-deductible.) PayPal Acct: Feedback:

Donate to VoyForums (PayPal):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 Main index ] [ Post a new message ] [ Search | Check update time ]
Subject: 一,学潮兴起


Author:
Anonymous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Date Posted: 07:34:31 06/22/01 Fri

胡耀邦去世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七时五十三计,胡耀邦因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医院去世。这离发病正好一个星期时间。

四用八日上午九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的意见。会议由赵紫阳主持,兼任团家教委主任的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介招了当时全团的教育状况。提交给全体委员的材料反映,「教育经费短缺巳经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重视教育必须下决心采取实际措施,大幅度增加教育投资,不能再停留在日头上。」「中央关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思路是对的,但不能理解为主要靠社会集资,而应该首先体现在中央下大决心,调整投资储请,在财政预算上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国家教委计算的教育经费在团民生产中所占比例于财政部计算的不一样,前者是三.二%,后者是三.七五%。按财政部的演算法,即使以后提高到四%,教育经费也增加不了多少。」「建议将《中团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中关于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预算内支出比例的内容,写进《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若干间题的决定(草案)中去,只笼统地谈教育经费要"提高""增长",对财政没有什么约束力。」

沈重的关于教育的话题一开始就使会场气氛凝重,参加会议的胡耀邦一开始就蹦紧着脸,没有放松过。参加会议的秦基伟说,「从会议一开始我就感到耀邦同志脸色不对劲,后来越来越灰。他一直硬撑著。」会议开了约四十多分撞,李铁映正在就几年教育经费的间题作分析说明时,胡耀邦却越来越挺不住了,他想站起来,向主持会议的超紫踢请假,刚站了一半,说了声「紫踢同志-」,只见胡耀邦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他向赵紫阳打招呼的手象在空中划了半个圈。这一刹那,使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惊愕了,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站起东,望着满脸灰黯的胡耀邦。「大概是心脏病,不要随便动。」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赵紫阳赶紧问:「谁有硝酸甘油?」「我有。」患、心脑病的秦基伟赶紧从包里拿出药片,往胡耀邦嘴理塞了两片,秦基伟对拥上前来的胡启立说,「快把耀邦同志平放在地上」胡耀邦慢慢地睁开眼睛。会议工作人员立即打雷括通知位于养蜂夹道、与中南海一街之隔的解放军三○五医院。约十分钟左右,三○五医院抢救小组到达。下午,待胡耀邦病情稍有好转,即转入北京医院住院观察。然而,胡耀邦终于没有能挺过来。

虽然大家都很关心胡耀邦的病,但谁都不会想到胡耀邦会死。胡耀邦住院后,北京医院每天都将胡耀邦的病情向中央办公厅值班室报告,中办秘书局也按惯例向赵紫阳等政治局领导和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等进行通报。通报的情况是身体慢慢的好起来。因此,胡耀邦去世的消息的确令人震惊。

接到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的紧急报告后,赵紫阳当即决定「马上通知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治丧和讣告等事宜」,并责成中央办公厅马上「通知小平、陈云、先念、彭真、颖超、徐帅、聂帅等中央老同志」。上午的会议是仓促而严肃的,赵紫阳说,「耀邦同志悴然去世,我们深感悲痛和震惊。」杨尚昆说,「耀邦同志可惜呵,想不到这么快就走了」接着,赵紫阳谈了有关成立胡耀邦治丧委员会等具体事宜。

在谈到如何评价胡耀邦同志的一生时,赵紫阳说,「胡耀邦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胡耀邦同志的丧事规格按照政治局甫委的规格进行。」杨尚昆说,「我完全同意紫阳同志的建议。」赵紫阳问,「同志们对这一评价和丧事处理有什么意见?」没有一个人对此提出异议。赵紫阳说,「对耀邦同志的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请中央办公厅将政治局关于耀邦同志的讣告内容报告小平、陈云、先念等老同志,微求他们的意见。开于耀邦同志的后事处理有关事宜,请启立、家宝同志与李昭同志进行具体协商。」

在这次会议上,赵紫阳还特别强调了社会安定问题,赵紫阳说,「乔石同志,请密切关注一下胡耀邦同志逝世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乔石表示,「目前全国总的社会状况还是好的,社会比较安定,没有大规模的、集团性的闹事苗头。各级政法系统将高度关注耀邦同志去坦后的社会状况。」姚依林说,「目前我国物价高涨,贫富差距扩大,要防止一些人籍追悼耀邦同志的名义将不满情绪爆发出来。」赵紫阳说,「铁映同志,要注意一下高校的情况,尤其是北大等校的情况。因为大学生总是最敏感的。」李铁映说,「大学总的状况是好的,不太可能出大乱子。」李锡铭表示,「一定维护好首都的社会秩序,确保耀邦同志追悼会期间首都的社会安定。」赵紫阳接着说,「启立同志,请新华社马上发通稿。同时关注一下国外对耀邦同志去世的反映。」最后,赵紫阳对负责全国宣传舆论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芮杏文说「杏文同志,今天晚上中共中央就胡耀邦同志治丧活动发表公告,在中央人戾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播出,请广电部通知他们作好准备。」

当四月十五日下午赵紫阳亲自到地安门米粮胡同向邓小平报告胡耀邦逝世的消息时,邓小平已经从上午刚听到时的震惊中缓了过来,他已经叫夫人卓琳给李昭打了电话,要李昭节哀。邓小平表示同意中央政治局开于对胡耀邦的评价和对胡耀邦丧事安排的规格。邓小平表示要亲自参加胡耀邦的追悼大会。邓小平秘书王瑞林事后说,「小平同志一听到耀邦同志去坦的消息后,把正在抽的烟给灭了。十个手指无力地交叉在胸前,没有一句话。过一会,就又拿起烟,狠狠地抽起来。当紫阳来后,已经平静许多了。」

胡耀邦去世的消息让陈云也感到惊讶,只是当时的陈云也在生病,顾不上发表过多的看法。

李先念同样感到震惊,当他听到胡耀邦去世的消息后连声说,「怎么会呢,怎么会呢?前几天我还给他通过电话,他电话里还好好的呢。」语气中除了表示到胡耀邦早逝遗憾之外,也隐约达出自己当初竭力主张胡耀邦下台问题上的□悔。

「胡子将车」王震听到胡耀邦去世的消息后,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叹息中除了对这位老乡的早逝略表遗撼外,还透露出一种失去对手的轻松。这位极具小农意识的将军,在胡耀邦未当选总书记时,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胡耀邦听他的。自从胡耀邦当上总书记后,王震一下子对胡耀邦「敬而远之」了,原因是他们共同的家乡湖南省、浏阳县,再也不把王震尊为家乡的「一号人物」。正是这种狭隘的小农意识,使王震在胡耀邦下台的问题上表现最为积极。

对胡耀邦的去世深感悲痛的是聂荣臻。据中共中央办公厅的记录,一胡耀邦同志生病第二天,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杨德中就用电话向聂帅通报了耀邦生病的情况。宫时,聂帅、心里很不平静,不断地催促秘书询问耀邦的病情。十一日上午,聂帅派秘书去医院看望耀邦同志,因当时不准探视,见到耀邦同志的夫人李昭同志。李昭说,耀邦同志知道聂帅对他的关心情况后,很感动。耀邦说,聂帅九十高龄,身体也不太好,要多保重;我这里没什么事,请他放心。十五日,聂帅听说耀邦去世消息后,很激动、很难过。十七日,他给李昭同志写了慰问信,并派八十高龄的夫人张瑞华和女儿聂力去耀邦家吊唁、慰问。」聂帅的慰问信写道,「耀邦同志不幸先我而去,令我非常痛心!我已年迈老残,常寄希望于年轻或较年轻的一代,今耀邦同志逝世,确使我痛惜。」「对耀邦同志的评价,中央讣告已讲得很好,我只讲几句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纵队政委、兵团主任时的情况。他很善于抓政治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讲形势说任务,宣传鼓动,使部队很活跃,士气高昂。与耀邦共事或接触过的干部和群众没有不称道的。为华北人民的解放立了大功。」

社会各界反应

从胡耀邦逝世到四月十七日上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公安部、安全部、新华社等向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近五十份报告中,都比较客观报告了各地党政干部到普通群众对胡耀邦的高度评价。普遍对胡耀邦去世感到突然;认为中央对胡耀邦的评价客观公正,对他的丧事安排表示满意;各地局势安定。但是也有一些报告谈了一些看法。如北京市委的报告提到,「正在出席北京市七届二次政协会议的一些代表还对社会上对胡耀邦同志生前的不公正做法表示愤慨。市台盟主委陈炳基说,「我去年到美国探亲和考察时,有一位美国朋友送给我一本外国记者访问胡耀邦的书。当我从九龙回到广州时,海关竟把这本书当禁书被没收了。我至今没有想通。」李莉委员说,「我从去年底开始主编一本北京园林建设四十年的书,选了一张耀邦同志造林劳动时的照片,竟让人给取消了。我说,这是历史,怖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Post a message:
This forum requires an account to post.
[ Create Account ]
[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Forum timezone: GMT-8
VF Version: 3.00b, ConfDB:
Before posting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VoyForums(tm) is a Free Service from Voyager Info-Systems.
Copyright © 1998-2019 Voyager Info-System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