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yForums
[ Show ]
Support VoyForums
[ Shrink ]
VoyForums Announcement: Programming and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is service has been a labor of love since 1997. We are one of the few services online who values our users' privacy, and have never sold your information. We have even fought hard to defend your privacy in legal cases; however, we've done it with almost no financial support -- paying out of pocket to continue providing the service. Due to the issues imposed on us by advertisers, we also stopped hosting most ads on the forums many years ago. We hope you appreciate our efforts.

Show your support by donating any amount. (Note: We are still technically a for-profit company, so your contribution is not tax-deductible.) PayPal Acct: Feedback:

Donate to VoyForums (PayPal):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 Main index ] [ Post a new message ] [ Search | Check update time ]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Date Posted: 17:46:07 03/08/01 Thu
Author: steve_vai
Subject: 轉貼 :楊照專欄/尋找21世紀的音樂

.楊照專欄/尋找21世紀的音樂
………………………………………………………………
【楊照】有些話說起來難免傷感,然而卻不能不誠實地說。例如講到音樂時,我們不能不承認,所謂「古典音樂」是19世紀之前的音樂。雖然20世紀仍然發展了「現代派的古典音樂」,但那裡面已經沒有了古典音樂之所以為古典音樂的活潑熱力了。「古典音樂」沒有死去沒有消失,它只是停留在19世紀以前的形式裡,它是19世紀前的時代的產物,20世紀的社會20世紀的生活,與產生古典音樂的邏輯、精神愈走愈遠,我們依然擁有古典音樂,但我們擁有的是19世紀前便定型了的古典音樂。
-
講到音樂,我們不能不承認,爵士樂大概不會跟隨我們一起到21世紀去冒險了。愈來愈多跡象顯示,爵士樂大概會留在20世紀裡,成為20世紀最具代表性、最光輝燦爛的音樂成就。
-
2000年一整年內,美國賣掉的CD唱片中,爵士樂只佔了3%。然而光是在2000、2001兩年中,我們至少可以讀到50本以上用英語寫的關於爵士樂的新書。2001年還出現了Ken Burns拍的紀錄片,名字就叫作「爵士樂」。這部紀錄片特別的地方,一來是它剪輯完成之後,足足有19個小時那麼長。然而19個小時裡的大部分時間,我們看到聽到都是50年代以前的爵士樂,50年代以後的則跑馬燈般匆匆帶過。
-
本來應該用聽的音樂,開始被研究、被記錄、被解釋了,這正是音樂典律化的明確跡象,通常也就預示了這種音樂形式創造活力的終點來臨。面對爵士樂,我們開始充滿懷舊情緒、開始改用過去式來敘述,又是另一個把爵士樂供奉在20世紀的徵兆。
-
像看到堅持留在鄉下小磚房裡,無論如何不肯搬進都市大樓的老人一樣,有點感傷,卻也無可奈何。因為那真的才是和他相映相襯的環境,勉強不來。
-
Stanley Dance曾經問過爵士大師Duke Ellington,爵士樂是不是「哀傷之歌」?Ellington回答說:「不,爵士樂是關於浪漫挫敗的歌。」
-
以浪漫姿態來面對宿命挫敗,這種精神貫串了20世紀的爵士樂,也貫串了20世紀美國黑人的歷史。爵士樂剛出現時,黑人還經常在南方遭到私刑殺害,早年的爵士樂手,不管有多麼了不起的音樂成就,都只能擠在又髒又臭的火車廂裡旅行到下一個表演的驛站去。正因為他們的自由如此有限,他們的音樂才會迸發出對於規範規律那麼精巧的逗弄。
-
即使是莫札特,也沒有玩過像Louis Armstrong 1930年演奏的「Sweetheart on Parade」那麼複雜的節拍混合與變化。爵士音樂中的即興演奏,更是一種個人靈魂從樂團集體中解放出來的狂舞,自由不受拘束的哭喊神秘地轉化成令人愉悅的頌歌。難怪最近20年,愈來愈多古典音樂出身的演奏家,改行向爵士靠攏,因為他們想要在爵士裡釋放自我、表現更高純粹的個人。
-
然而,他們沒有真正被禁錮過。他們可以演奏,卻愈來愈難創造出新的爵士樂曲了。爵士樂內在反映的那種向絕對禁錮進行的絕對掙扎,已經不復是存在的現實了。
-
我們正在與爵士樂慢慢道別。然而當我們的時光之舟愈航愈遠,地平線那端窮出什麼樣的音樂新大陸呢?暫時我們似乎還看不見岸影。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Replies:





Post a message:
This forum requires an account to post.
[ Create Account ]
[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Forum timezone: GMT+7
VF Version: 3.00b, ConfDB:
Before posting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VoyForums(tm) is a Free Service from Voyager Info-Systems.
Copyright © 1998-2019 Voyager Info-System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