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yForums
[ Show ]
Support VoyForums
[ Shrink ]
VoyForums Announcement: Programming and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is service has been a labor of love since 1997. We are one of the few services online who values our users' privacy, and have never sold your information. We have even fought hard to defend your privacy in legal cases; however, we've done it with almost no financial support -- paying out of pocket to continue providing the service. Due to the issues imposed on us by advertisers, we also stopped hosting most ads on the forums many years ago. We hope you appreciate our efforts.

Show your support by donating any amount. (Note: We are still technically a for-profit company, so your contribution is not tax-deductible.) PayPal Acct: Feedback:

Donate to VoyForums (PayPal):

Friday, April 25, 07:33:07pm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 Main index ] [ Post a new message ] [ Search | Check update time ]
Subject: 《羅大佑的變與不變》 文:梁款 15-3-2004 信報


Author:
DOSSS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Date Posted: 18:22:34 03/16/04 Tue

周六晚,到紅館看羅大佑的演唱會。

  一如所料,這是一場港產中生代的K歌派對。甫坐下,前面幾個中年女子正在揮動螢光棒,狀甚亢奮,看清楚,其中一位原來是在中文大學教書的老友蔡寶瓊。見到她,立刻想起一件舊事。

  九七年中,我和蔡寶瓊合作炮製了一套號稱盤算香港本土身世的幻燈MTV,預備回歸當晚在皇后像廣場的民眾另類派對首映。幻燈製作時間緊迫,離展出前兩天,蔡寶瓊滴著汗告訴我,配樂已經完成,一聽,二十五分鐘的音樂,清一色是羅大佑的飲歌。她問:好嗎?我記得我呆了半分鐘,然後說了三個字:十分好。


搞搞新意思


  我一直欣賞羅大佑,原因有三個。一、他的歌曲動聽。他由《之乎者也》開始到《愛人同志》的黑膠唱片,我全部擁有,至今仍定期放唱,全天候以防靜電套珍藏。二、他做人有火,咒國民政府、罵現代文明、批白色恐怖,一律絕不手軟。三、他的搞作有意思。他長於鹿港,成於台北,然後轉折紐約,在八十年代中定居香港。由童年開始,他對什麼叫做現代文明急劇變遷和華人社會分崩離析,有第一身的體會。他初出道時,我和蔡寶瓊已因為他下唇略厚、性格反叛、髮型爆炸、棄醫從歌而對他十分欣慕。更重要的是,他說廣東話堅持半鹹半淡,在整個八九十年代的創作也瀰漫著一種只有長期卡在交界狀態的動物(例如蝙蝠、吸血鬼和香港人)才有的悲情和不吃黑又不愛白的迷人洞悉力。他的搞作充滿調皮、反斗、集體激情和人間細味,在九七的政治高氣壓面前,特別有意思。他的歌曲把華人歷史包袱和香港坑渠感性糅合拼湊、搗亂前屨O守、衝擊愛人同志,替我此等在西營盤長大的香港人解開心鎖,與我一直無以名狀的漂泊和無根感覺譜以樂聲、化成文字。九七之前,羅大佑跟香港人一齊游走於根與葉、去或留、愛還是不愛的兩難深淵當中,不同胎,卻有情。我記得回歸那一晚,我唱了許多羅大佑的歌。


搞搞真意思


  那是舊事。二○○四年羅大佑跟香港人在紅館再遇,是怎麼樣的一種心情?這次演唱會之前,羅大佑經歷了一個八年的創作真空期。紅館開騷那一刻,我的心既期望又憂慮。期望羅大佑不變,也憂慮羅大佑不能變。三個小時後,我的心情依然複雜。

  有些東西,果然沒變。羅大佑的廣東話依然半鹹半淡,介紹自己伴奏歌手的名字和來頭時,我一個字也聽不懂。羅大佑的歌依然動人入心,教我汗流浹背(唱《亞細亞的孤兒》時,我早已失聰的左耳竟滴出耳油)。有一些東西卻明顯有變。他修了頭髮、架了新眼鏡,外表少了狂躁,多了書香,唱到情深處樣子竟然有八成酷似梁文道。另外,三個小時的演唱中,羅大佑多喝水、少罵人,談話時手部動作依然挺大,但唱《之乎者也》時少了稜角、唱《皇后大道東》時嘴型留有餘地(試對比原裝MTV那個賤民囂張樣),我開始疑惑。

  下半場演唱會的「真意思」慢慢露面。我開始感受到羅大佑跟香港人這兩個不同胎卻有情的伴侶,正進入一段微妙的新關係。

  羅大佑再三強調,這場演唱會的主角不是他,是香港。近年我在紅館看過幾場演唱會,同樣歌頌香港人刻苦耐勞,又的確以這一次的圖片最骨子、教人緬懷自強的心情最蕩漾。

  此時此刻,歌頌抽象的香港精神,即懷舊又勵志,當然皆大歡喜。但我想羅大佑和蔡寶瓊都知道,這種心情沿自九七,也基本上停留在九七時泛濫的香港成功故事的老調。在二○○四年「後沙士」—「後七一」—「前台灣大選」—「前政制改革」的今日香港,老調是否可以重彈?舊歌是否必須新唱?羅大佑的答案相當清楚。

  羅大佑說「真意思」要「hit到這堙v(指著心窩),不能口講。於是他飲水,不停飲水。羅大佑中國文學出色,歷史感情爆棚,我想他在給香港精神添加新註腳—飲水要思源,香港四面環海,但維生之水,還需東江越山來。離開了中國,香港現實上、感性上都會失去倚傍、無以為繼。聽到這堙A我見到我身旁那個愛港不太愛國的家人輾轉反側。

  但我依然凝望羅大佑的嘴唇。有記者批評羅大佑近年無創作、「食老本」,但正正因為他二十五年的「老本」如此雄厚,許多憤慨心事已變成白紙黑字,永留K房的集體記憶。羅大佑飲過泉水,再大聲領唱叫人抹去嘴角「紅色的泥土」、揭穿眼堙u白色的恐懼」,以同志的口吻嬉笑岑建勳「反革命」,以愛人的叮嚀緬懷阿梅在「民主歌聲獻中華」時拿出來的「社會良心」。羅大佑呼籲我們「頂住」、要「守護香港」,我覺得語重心長。

  「後沙士」的羅大佑也有更多對生命的欷歔。在回歸那一晚,我和蔡寶瓊把羅大佑跟香港人的集體命運交疊展演,他變成我的時代標記。星期六晚的演唱會,他以老歌《情人的眼淚》作結,自彈自唱,聲音沙啞,人跟琴在回聲中自舞台徐徐降下。我感到另一種層次的傷痛。九七之後,羅大佑經喪父、家人反目、離婚及二○○三年幾個摯友辭世的悲慟,他對隔離、溝通、伸手、留住、尋愛和活命這些塵世間的老話題有第一身的新體會,他的歌hit到我這堙A也挑起了我對活在香港別一樣的新思緒。


守住香港


  散場後,家人問我,演唱好嗎?我呆了半分鐘,然後說了三個字:十分好。羅大佑沒有變。羅大佑變了。

  在他的變與不變,我見到自己和香港在九七之後的拉扯和掙扎。明天睡醒,我會學習飲杯水、食個包,以自己的方法「守住香港」。

[ Next Thread | Previous Thread | Next Message | Previous Message ]


Post a message:
This forum requires an account to post.
[ Create Account ]
[ Login ]
[ Contact Forum Admin ]


Forum timezone: GMT-8
VF Version: 3.00b, ConfDB:
Before posting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VoyForums(tm) is a Free Service from Voyager Info-Systems.
Copyright © 1998-2019 Voyager Info-Systems. All Rights Reserved.